·“疫”不容辞 “供”克时艰——全力守护师生“购物车”[2022-04-04]
·资产管理处党支部与共建支部赴三涧溪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[2022-03-07]
·学校领导到长清校区快递服务中心参加支部共建主题党...[2021-11-12]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学习研究 >> 正文
学习研究

完善内部控制 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

时间:2015-09-12 编辑: 审核人: 访问人数:

 

 

一、引言
过去十多年,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然而,大规模扩招和新校区建设使高等教育快速走向大众化的同时,也让许多高校债台高筑,深陷债务危机。根据审计署最新审计结果,截至2010年年底,全国1 164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,金额达2 634.98亿元。另一方面,不少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,资产利用效率不高、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存在,使得原本就不充裕的高校资产难以得到有效利用,进一步加剧了高校运营所面临的困境。如何在“高负债”约束条件下,通过完善制度建设、改善管理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,进而提高办学质量,成为摆在高校管理者和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。
二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理论
(一)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含义
 (二)高校国有资产的性质及其特征 
 三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
 (一)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淡薄,权责不清
 据调查,高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“重购置、轻管理”的现象,忽视现有资产管理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,造成了资产的不必要浪费。同时,对实物资产管理也缺乏严格的验收审批、使用和保管制度等,系统的制度规范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。比如,在有些高校中,需要的国有资产买回来以后,对谁来管、管什么、如何管得概念模糊,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[4]。 
 (二)管理主体不明确,多头交叉管理 
 目前,不少高校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,资产管理的职能由各部门分别兼任,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,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:对于资产管理得力的单位和个人,没有适当的表彰和奖励;而对于资产管理差的部门和个人,也没有相应的追究责任机制[5]。
 事实上,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: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,资产管理的职责不落实。表面上看,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部门不少,但实际上,对于国有财产谁都不负责任。职责不清、相互推诿,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、责权明晰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。
 (三)资产使用效率低下 
 理论上讲,高校固定资产应该依教学科研实际需要、按照学校行政计划进行配置,实行预算管理。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,不少高校对资产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和控制。一方面,对资产的管理存在“重预算安排、轻后续管理”的普遍现象,难以实现固定资产的集中管理、资源共享、统一调配、物尽其用;而另一方面,有些固定资产的占有和使用单位不够明确,权责不明,且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、措施不力,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,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缩短、利用率低下,从而形成浪费,资产流失严重。据重庆市教委统计,高校仪器设备中,有20%以上处于闲置状态,而价格昂贵的大型科研设备,利用率最高不超过15%,使用效率低下,且资产补偿严重不足[6]。 
 四、内部控制建设: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契机 
 五、健全内部控制,构建“高校国有资产”的“安全网”
 (一)强化风险意识,完善治理结构 
 首先,高校管理者要强化风险意识,真正认识到国有资产流失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,并严重危害到学校的长远发展。因此,高校管理者要更加牢固地树立和践行“科学发展观”——科学规划高校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,使学校各项建设活动处于良好的资金保障和制度约束之下,保持良好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[7]。
 (二)进一步完善高校组织机构 
 (三)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 
 在新的时期,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比较成熟、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,高校面临对外投资增加、后勤社会化等新诸多新情况、新问题,有些规章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固定资产配置和管理的需要。因此,亟须对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重新梳理,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,以适应新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[3]。 
 (四)建立风险评估机制
 (五)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